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手机壁纸图片科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手机壁纸图片科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类开采小行星可行吗?开***小行星能带来巨大财富吗?
眼看着母国航天科技能力大爆棚!一系列高密度的太空探索项目频发,叫人有些眼花——2015年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2016年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2017年即将发射中国第一个X射线太空望远镜(HXMT)、年底前发射返回式月球探测器(嫦娥5号);2018年即将开建中国首个太空站(天宫号)……厉害了,我的国!
2017年美国NASA宣布:2023年发射灵神星探测器——锁定一颗全金属小行星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航天界权威人物放出风来:中国开始着手开***小行星***。这将是太空探索史上一项重要开端,貌似新版的太空竞赛开始了?
这位航天界权威人物是谁?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另一个身份更有分量——中国嫦娥探月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国际编号为456677号的小行星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当然了,小行星命名的背景图是这样的:截至2015年10月27日,小行星中心共收录小行星1,266,470颗,获得永久编号的有450,133颗,已命名的小行星共19,513颗。)
最近,叶培建院士在一个小行星探索论坛上披露:每年约有900颗近地小天体从地球身边掠过,大都含有丰富的稀有金属,比如铂、铱、铹。不仅是地球稀有金属,更重要的是未来建造太空站、甚至是太空城,发展尖端科技的稀缺***。
所以呢,他大力倡议:应该把开***小行星***列入正在起草的「十四五规划」里,也就是2021~2025年的国家发展规划纲要。
具体怎样开***小行星呢?
叶培建院士给出了几个步骤:①先派探测器先期探路;②捕获小行星,控制在预期轨道上,比如地日拉格朗日点/环月高轨道;③开展机器人开***或者载人***开***;④运回稀有***,或者在太空轨道上加工使用;⑤有些小行星更适合作为星际探索基地,就地取材加工开发。
看起来设想很美好,但跟现实还隔着诸多关键技术的坎儿。比如说,锁定什么样的小行星?需要从大量小天体中筛选,要有伯乐相马的眼光;着陆探测器需要搞定长距离、长时间飞行的动力问题;对小天体这种深空暗弱目标,如何做到精准导航?针对弱引力小天体如何着陆、附着、捕获、改变轨道?如何消除小行星、小天体的自旋,具体如何开***矿产***,如何运输……一连串前所未见的技术难题,统统需要攻关。
谢谢@悟空问答 邀请。
人类开***小行星是可行的,当然目前还无法进行,因为技术还不够,但在不远的将来,开发小行星,一定如探囊取物那般容易。
之所以说是技术限制了太空开发,有人肯定不服,现在都把探测器送到火星上去了,而遨游宇宙的探测器都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只要增加、增大发射器,这怎么限制了开发太空?
那么请你查一下资料,就会发现上述想法多么幼稚可笑:即使发射一个几千克的人造卫星,都要上百千千克燃料这还不包含其它投入,试问用这样的技术开发来的小行星就得不偿失了。
现在的探天技术和人类照明原始的篝火大致差不多,而开发小行星需要的技术就相当于今天的最先进的照明,这中间的差距不仅白炽灯那一关。
其实能支撑开发小行星的技术并不复杂,那就是物质三态循环演化法则,所谓的物质三态循环演化,那就是掌握了,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让包括天体在内的物质随心所欲的操作了。
也许你认为这不着边际,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可是偏偏在高空中形成了云,也许你说那是因为水的汽化蒸发。
可是水为什么能汽化蒸发?当然是水分子被渺观物质包围,于是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就弱了,水分子就和地球产生距离了。
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火为什么向上?其实火就是渺观物质,而地球里蕴涵大量的渺观物质,并且密度比体外大的多,所以地表上的火只能向地表上空密度低的辐射。
可见,将来的探测宇宙的技术只有利用物质三态循环演化法则,才能随心所欲的开发小行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手机壁纸图片科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手机壁纸图片科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