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曼达科技手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曼达科技手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东曼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山东曼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环保科研、设计、生产、销售和维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企业,引进欧美工业除尘、家用净化领域全套技术。工厂坐落于山东青岛,实际生产车间面积5000平,拥有全套生产施工设备。公司注重团队建设,拥有一流的生产团队、成熟的设计施工团队、充满***的销售团队。致力于焊接烟尘净化器、油雾净化器、工业吸尘器、车间烟尘处理系统、车间通风系统、家用净化器等环保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郑和船队真的在非洲留下了后裔吗?
郑和船队在非洲留下了后裔吗?是的,郑和的舰队曾经远航到非洲东海岸,并在当地留下了一些水手,而这些人与当地人结合,形成了一个叫法茂人的民族。
郑和舰队与肯尼亚的法茂人
在今天东非肯尼亚沿海一个名叫帕泰的小岛上,生活着一个独特的族群。他们虽然整体看上去是非洲人的外貌,但肤色却明显比周边其它非洲民族要浅,而且其面部轮廓明显带有一些东亚人的特征。
(肯尼亚的法茂人)
据说“法茂人”(Famao)这个称呼本来的意思是“海难幸存者”。而几百年来,法茂人一直流传着关于自己祖先来源的传说:在几百年前,有20个左右的中国人遭遇海难,被冲到了帕泰岛上。而这些中国人武艺高强,在上岛之后帮助本地部落杀死了岛上为害多年的一只巨蟒,因此赢得了当地部落的信任,被允许在岛上生活。不过根据传说,这些中国人里多数还是不愿意留存岛上,后来相继离开,最终只有6个人留了下来。
(肯尼亚在非洲的位置)
这6个人后来也接受了当地的文化,并和当地妇女结婚,他们的后代也繁衍壮大,最终成了今天的法茂人。
但法茂人虽然有传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后裔,但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要在现代得到认可还是需要有一些现代科技手段证明才行。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曾经抵达肯尼亚附近)
郑和七次下西洋据史料记载在其第四第五次到达非洲
公元1413年11月(永乐十一年十一月),郑和率船队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1415年8月12日(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回国。
公元1417年1月(永乐十四年十二月),郑和率船队出发,到达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公元1419年8月8日(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回国。
这两次显示郑和船队到达了非洲,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都超过两万,两万多人在非洲下几个后裔也不奇怪😳。
这个问题的缘起,在1994年美国女作家李露晔出版的一本关于郑和的书,《当中国称霸海上》。在这本书里,李露晔讲到,她在非洲的帕泰岛考察时,曾遇见一个当地人,像黑人,又不完全像黑人。细问之下,这个人告诉他,自己的祖上是中国人,是数百年前肯尼亚帕泰岛中国船遇难幸存者的后裔。
肯尼亚“瓦法茂”人
1999年,美国《***》记者吉斯德沿着李露晔指引的方向探访了肯尼亚拉穆群岛中的帕泰岛。吉斯德发现,这些人的墓地与当地的黑人不一样。他们喜欢将墓地垒成半圆形,前面立个碑。这种坟墓完全是中国式的造型。他还发现,岛民曾经养过蚕,种过桑,缫过丝。蚕丝,这是中国古老的发明。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是中国人的后裔。
吉斯德大胆推想:这些自称有中国血统的人,很可能是郑和部下的后裔。
肯尼亚“瓦法茂”人墓地
随后,中国人也开始关注这件事情,前《人民日报》驻南非记者李新烽在2002年3月踏访帕泰岛,在此后的三年中他又先后三次访问这里,并发回了大量的相关报道。2002年4月,《武汉晚报》的记者范春歌到帕泰岛寻访中国人后裔。2002年12月份,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派陈延军和陆竟春两名外交官专程前往拉穆,就有关中国与东非沿岸早期交往情况进行考察。
明初,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将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据记载,郑和船队先后访问了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相距中国一万多公里的东非的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港)。
肯尼亚的拉穆群岛由大小不同的 5个岛屿组成,帕泰岛面积最大,约 75 平方公里,在岛上的 5 个村庄里,许多居民自称是郑和部属的后裔。
据说,600 多年前,一艘郑和船队的船只因迷失方向驶入帕泰岛沿岸,在上加村附近不幸触礁下沉,船上的数百人纷纷用船载的小船逃命,并从大船上快速搬下瓷器和丝绸等贵重物品。部分幸存的船员登陆帕泰岛后,逐渐入乡随俗,与当地女子成家,生儿育女,融入当地社会。
这些自称是中国人后裔的当地人叫作“瓦法茂”人。
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非洲东海岸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否留下了华人后裔呢?先请朋友们看一则2017年的与此相关报道
中国、美国和肯尼亚的考古学家组成的团队在肯尼亚拉穆县的曼达岛挖掘出了拥有中国血缘的人骨遗骼,其中一人可能生活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曼达岛位于肯尼亚的东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并不像大多数非洲人一样都是漆黑的皮肤,他们的外貌特征其实跟亚洲人差不多,而且他们当地的习俗也跟中国一样,比如在人死的时候,他们会建立墓碑;在吃饭的时候还会使用筷子;这些人的种种行为,都和中国古人们的习俗特别像。
在当地人的家中还留存有古代的瓷器和钱币。专家们说,这里的人,极有可能,是当初郑和下西洋时留下来的。
更神奇的是,在曼达岛旁边有一个帕泰岛,住着1000多名“瓦上加人”,他们聚居的“上家村”被外界戏称为“郑和村”。瓦上加人自称是中国水手的后代,他们会将墓葬垒成圆形,并竖碑,这样的坟茔并不见于非洲,而且他们的墓碑方向全部朝向东方或者东北方;村民养蚕织布,和本地之前的渔猎方式截然不同,在饮食上,他们热衷于“炒菜”。
郑和下西洋有几点值得存疑,第一是那个时代的大明帝国,能够有能力组织起数万船员规模的远洋航行吗?即使有这样的能力,郑和也不过是围着东南亚转了一大圈而已,根本不会远洋到遥远的非洲,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明史》上曾这样记载:“木骨都束, 自小葛兰舟行二十昼夜可至。永乐十四年遣使与不剌哇、麻林诸国奉表朝贡, 命郑和赍敕及币偕其使者往报之。后再入贡, 复命和偕行, 赐王及妃彩币。” “不剌哇, 与木骨都束接壤… …郑和亦两使其国。宣德五年, 和复往使。”
这里的木骨都束,在非洲地区的一个古国名,位于今天非洲东岸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郑和不止到过这里一次,据记载,在他第五次、第六次下西洋时,前后来到过这里两次,将大明帝国的文化传播到该地区,同时也和这里的民众开展了友好的商业贸易。除此之外,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海岸地区,郑和船队都成功抵达。这样的史料记载,就是郑和船队远洋到非洲的明证。
不过西方学者却不以为意,认为口说无凭,然而一次考古的发现,却直接打脸了西方学者。2013年,在非洲肯尼亚的曼达岛海域,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者的考古下,他们从这里出土了一些古代钱币,钱币上铸刻的四大大字,正是永乐通宝。由此证明,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不仅到达了非洲地区,同时他还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和当地的部落民众开展友好贸易,促进了中非文明的交流。
正如后人所评价的那样:“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也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同时也为西方几十年后的大航海铺平了道路。当年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一路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曾对达伽马说,早在几十年前,东方的中国人已经来过这里好几次了,不知当年的达伽马,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面又如何感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曼达科技手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曼达科技手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