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智能家居折现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智能家居折现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米IPO锁定香港,目标估值900-1100亿美元,这个估值合理吗?
对于这个估值,其实本人不是专家,没有办法从IPO专业角度进行回答。但是本人对于小米公司的多年跟踪观察,有一些个人见解,发表在这里,以供大家多一个角度去思考该问题。
小米公司从2010年成立至今,有了8年的发展历史,从单一的智能手机向百货型的生态公司转型,除了BAT,其体量确实是其他科技公司无法比拟的,其在中国科技公司里面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我们来看一下创业家&i黑马制作的小米生态链投资图谱。据悉,自 2013 年底启动小米生态链***以来,小米生态链旗下的公司便迅速扩张。 2016 年 3 月,这个数字增长为 55 家;今年 3 月,数字增长为 77 家;到了今年 6 月,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达到 89 家。
▲图片来源:创业家&i黑马
所以从这个体量来看,小米公司的价值链是非常庞大的,其庞大的体量,以及小米母公司的战略规模,可以说价值连城。而小米不仅仅是一家做手机的科技公司,还是一家捆绑了近百家的电商科技生态公司,其估值到900-1100亿美元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小米公司能够估值这么多,到底是怎么估出来的?我们先来看看一般估值的方法。
公司估值,又名企业估值、企业价值评估等。公司估值是指着眼于上市或非上市公司本身,对其内在价值进行评估。一般来讲,公司的资产及获利能力决定于其内在价值。
(1)相对估值
小米最应该走的路我认为是看齐宜家和迪卡侬,在某个领域里依赖性价比和多品类建立品牌核心竞争力,然后通过渠道控制强化这个能力。很可惜宜家和迪卡侬都没上市,没有办法做市值对比。小米目前最欠缺的是渠道控制力,其次产品sku还要继续拓展,大规模开始铺线下店其实是渠道控制必须要走的路,但店铺的体验还远远不行,可以说店铺的建设方向都不对,这个是很大风险,要追求精,大,体验,而不是数量多。小米的成长性空间还是比较充分的,利润率也有操作空间。但给它市盈率60倍的估值感觉偏高了。它的渠道建设,国际化推进以及产品拓展是影响其后面发展的核心关键。手机业务的权重最后也应该随着推进降下来。业绩能否保持高速增长依赖于此,市盈率给多少的关键也是于此。仅仅靠目前的营收规模绝对不值1000亿美金估值。
个人看法:估值有点偏高。
虽然我也算半个米粉,用过不少小米的产品,认同小米的商业模式和雷布斯的创业理念。但是客观地讲,我还是认为小米估值偏高了。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不可否认,小米的产品性价比很高,越来越具有微创新和科技感。但是这不足以使小米手机(手机是生态的核心)成为行业霸主。
小米起家是从米柚开始,但系统是Google的,尽管开源,但哪天收费不得不交。芯片是高通的,每次出旗舰给了专利费用还必须去讨好人家以保证首发。
所以小米手机在高端旗舰手机方面基本是受制于人的(虽然依然高性价比),小米手机供应链问题的存在不是偶然,而且必然。
谢邀!
小米的高估值,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从长远看和从现状来看,从小米手机本来来看和从小米生态链来看!
从现状来看
从现状来看,小米手机销量排名第五,前四位分别是华为,其1.02亿部的销量斩获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第一,接着是OPPO、vivo、苹果和小米,排在第二位的OPPO销量为7756万部,第三位vivo为7223万部,第四位苹果为5105万部。
而前四位的利润率都比小米要高太多,小米的每台手机利润率在2美元左右,而苹果则是小米的71倍,达到了142美元,而华为的利润率同样不低,OPPO vivo也是如此,单部手机的利润均超过了20美元,华为更是超过了40美元!
所以就此看来,小米的营收并不高,也就是说,不足以支撑1000亿美元的市值!
而小米生态链虽然已经逐步完善,涵盖了整个单人出行智能家居!但依旧没有做到影响整个行业,没有变成一场变革,对小米市值的增益并不算太多!
1、自古套路得人心,上当的就是些老实人了。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副院长陈歆磊和长江商学院品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颖波就撰写了一篇文章——《小米是家了不起的公司,但这三个破绽让它难撑1000亿美元市值》,论证小米被高估了。
2、我们先来看看小米历史上的融资情况。小米从2010年创立以来,前后一共进行了五轮融资,且在2014年小米还首次面向海外发行的10亿美元三年期债券,可以说,小米从创业开始就一直是资本的宠儿,现金是比较充裕的。
而小米的营收,在过去7年历更是以火箭的速度往上升,小米从成立以来,历年的手机出货量和公司总营收如下:
巴菲特说投资股票看重内在价值,那如何通过财务报表判断内在价值?
股神巴菲特观点注重股票的内在价值,股票的内在价值就是未来的价值空间折成现值。炒股炒未来,炒股炒预期,大致意思就是体现股票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其实想要确定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并不难,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
(1)市盈率方法
在A股股票市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市盈率法,A股有这样一个定义20倍市盈率为分界线!当股票市盈率高于20倍,证明这只股票高估,已经超过了公司的内在价值,不值得投资。反之当股票市盈率低于20倍,说明这只股票被低估,被低估就是股价还没有体现内在的价值,股价还有上涨的空间,这样低估的股票是值的投资的。
(2)资产评估值方法
首先把上市公司做个资产评估,评估上市公司总资产有多少;
然后再把上市公司的负债也全部计算出来,得出上市公司总负债有多少!
其次把上市公司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得出的就是上市公司净资产,净资产除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
最后就是得出每股股票的价值,当前最新股价如果大于每股股票的价值证明高估了,已经超过了股票内在价值,说明这只股票不值得投资。反之当最新股价低于每股股票的价值,属于被低估,低估说明这股票股价没有超过内在价值,可以值得投资。
(3)销售收入方法
大家好,我是一个乐观的保守派股票交易员。我炒股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打开F10页面查看财务报表,因为好股票的财务报表能够给我一种安全感。
判断股票好坏价值高低的方法由投资者的[_a***_]决定,虽然都是价值投资者,但是不同的价值投资者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为代表的的老派价值投资者,信仰安全边际投资理念,更注重公司的净资产质量。而以成长性为投资理念的价值投资者,优先考虑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和盈利前景。
巴菲特自己说过,他是优先注重安全边际同时兼顾成长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巴菲特是一个老派的价值投资者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严格遵守这种投资理念,所以巴菲特一直以来对于互联网等高科技股票的早期投资很少涉及。
互联网等高科技股票在初期都是以市场扩张为主,在盈利能力方面较弱,而且很不稳定,这和巴菲特倡导的安全边际认知互相违背,直到这几年,美股市场一些高科技公司开始稳定盈利,巴菲特才开始加大投资份额。
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最近几年持续加仓买进苹果股票,而其他成长性基金卖出苹果股票的最大原因。
巴菲特认为苹果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优秀的和赚钱能力最强的产品,而且更是的现金流量非常充沛,买入苹果股票的投资收益确定性很高。而成长性投资者认为苹果公司已经处于发展巅峰期,开始出现成长瓶颈,投资价值不如其它高成长公司。
总的来说,根据各种公开信息显示,巴菲特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主要判断标准有三个,一是净资产收益率,二是现金流量,三是护城河。
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最为重要,跟A股许多散户热衷炒作新股不同,巴菲特喜欢买入那些有良好盈利历史记录的优秀股票,一般这些股票都已经进入发展稳定期,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和稳定。通常每年15%净资产收益率是好股票的门槛,而20%是买入门槛。
现金流量是第二个最重要的财务指标。除了银行股和其它需要持续投资的行业,现金流量大于净利润是基本标准。现金流量越充沛的公司加分越高,例子以可口可乐和苹果公司最为显著。
第三是护城河,也就是主营业务。主营业务里面有和竞争者相比明显具备压倒性优势的王牌产品,能够保证公司市场地位和成长前景。在这一项上,并不能简单的从财务报表直观得知,需要对主营业务各项数据和陈述进行详细分析才能真正了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智能家居折现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智能家居折现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